“燕子突擊隊”邢燕子:最美奮斗者 永遠跟黨走

邢燕子,一個曾經家喻戶曉的名字。她是新中國知識青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——17歲“下鄉”成為知青,成立了“燕子突擊隊”,帶領農村婦女向荒洼要糧,在鹽堿地上種莊稼,改變了村子窮面貌。她的先進事跡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,成為全國聞名的“知青楷?!?。她先后5次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、13次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。
邢燕子的事跡,曾激勵和鼓舞了一代人。時至今日,回顧她的故事,依舊充滿著進步意義,散發著永不過時的正能量。2009年9月14日,邢燕子被評為“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”之一;同年9月,她被表彰為新中國“最美奮斗者”。

“燕子突擊隊”聞名全國
誓要改變家鄉窮面貌
1958年,邢燕子中學畢業。當時,她的父親是天津市里一家工廠的副廠長,然而邢燕子卻沒有選擇留在城里工作。她思念與自己十分親近的爺爺,于是選擇回寶坻老家司家莊村務農,這是她當時最直接、最樸素的“下鄉”初衷。在那里,她深感家鄉的落后,決心“做祖國第一代有文化農民”,和家鄉人民一起改變貧窮面貌。
司家莊村窮,年輕男子大多外出支援建設,剩下的很多是老弱婦孺。在生產隊,邢燕子積極解放婦女勞動力,帶領農村婦女冬天砸開三尺厚的冰窟窿結網打魚,晚上搞生活自救打葦簾子,三個月下來創造了3000多元的副業收入。1959年,司家莊村出現糧食危機,生產自救迫在眉睫。邢燕子又帶領村里的姑娘們用各種工具往水坑外提水。幾天后,坑里的水越來越少,竟然打出了幾百斤魚蝦。那一年,邢燕子19歲,在鄉親們眼中,她已經成為了樸實能干的大姑娘。她被安排到生產一線,和鄉親們一起插秧苗、種高粱,帶領姐妹們組成了“燕子突擊隊”,不辭辛苦地勞動。
1960年冬,為了多開荒地、多打糧,讓鄉親們吃飽飯,邢燕子帶領“燕子突擊隊”的隊員們一鼓作氣開墾了560畝荒地,準備來年開春種麥子。隆冬時節,化肥疙瘩凍得像石頭一樣硬。大伙兒合力將化肥疙瘩一個個軋碎,在滿是冰碴兒的地里大干10多天,把560畝地軋了8遍。種子播種后,秋天多收獲4萬多公斤糧食,幫助鄉親們應對災荒。就是憑著這股“要使石頭長出糧”的干勁兒,邢燕子在那個年代成為“發憤圖強、扎根農村、大辦農業”的青年典型。
當官“接地氣”
揮不去的“知青情懷”
1973年,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,邢燕子當選為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。此后,她又連續當選第十一屆、十二屆中央委員。
20世紀80年代,邢燕子曾擔任過不同的領導職務。在北辰區一家知青農場當黨支部副書記時,她依然是勞動榜樣。上班時間,她挑著大桶撒肥,幫小賣部售貨員售貨,一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,哪里需要她,她就去哪里。在擔任北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時,她查看了大量文獻資料,沿豐產河兩岸逐個排查排污口,完成了《天津北運河水污染問題的報告》和《保護豐產河水免受污染的報告》兩個課題,為保護水質、防治污染提出了自己的見解。邢燕子還經??赐鶎訂挝慌毠?,特別關心農村婦女,鼓勵她們學習文化知識,創造美好生活。退休后的邢燕子積極發揮著余熱,關心少年兒童成長,熱衷參與社會活動,還自學書法、繪畫,晚年生活過得樸素而充實。
時光如水,生命如歌。如今的邢燕子已年過八旬,雖然說話的語速比年輕時慢了,但聊起往事依然記憶清晰。在她的房間里珍藏著很多珍貴的老照片、舊報紙。每每有人來訪,邢燕子都愿意拿出這些資料邊看邊聊過去,仿佛打開一段段塵封的歷史。盡管報紙、照片已泛黃褪色,卻依舊能從中感受到催人奮進的力量,帶給人無限的鼓舞和感動。
一輩子吃了很多苦,也經歷過起起落落,耄耋之年的邢燕子初心未改:“我是黨和人民培養出來的,聽黨話、感黨恩,永遠跟黨走。過去的苦換來今天的甜,我們那代人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和無悔的?!?/p>